“有項調查顯示,同樣的車,消費者願意多花1萬元去買新能源車。但補貼退坡使新能源汽車成本增加,這與燃油車相比沒有了競爭優勢。”10月18日,在2019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資本論壇上,奇瑞新能源總經理高立新做出上述表示。
不過在這場名為“後補貼時代,你造的車,誰來買?”的分論壇上,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卻認為,市場的方向不單純是補貼的問題,特斯拉Model?3的熱銷說明好的產品消費者願意購買,“越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車企越要做好產品,加強研發。”黃希鳴稱。
2013年以來,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這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維持快速增長。但進入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由於車市下行的大環境和補貼退坡的影響,銷量急速下滑。其中2019年6月是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6月銷量超13萬,7月銷量折損近乎一半,8、9月繼續保持下滑態勢。
高立新表示,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都是“車”,即使補貼退坡,還是賣給老百姓,隻是新能源其車代替了燃油汽車。問題在於隨著補貼退坡使新能源汽車成本增加,迫使汽車提高售價,與燃油車相比沒有了競爭優勢。
《2019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成本主要來源於動力總成方麵。其一,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三電係統”的成本高於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與變速箱。其二,電動車的熱管理係統、汽車電子的成本較燃油車上升明顯。
黃希鳴表示,“這個時候企業真正的關注點應是在滿足To?C的客戶需求上。”德勤《2018年全球汽車消費者調研》顯示,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新能源汽車還要受續駛裏程、充電困難、電池安全問題等因素的影響。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0%的消費者希望純電動汽車的續駛裏程能夠達到400km以上,但一個現實是,如果要增加續航裏程解決消費者的裏程焦慮,則又會引發消費者對電池安全的擔憂。
無論是裏程焦慮、充電困難還是電池安全、售價過高,隻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產品才能足夠好。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技術的支持。
售價與成本息息相關,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認為,“傳統的降本不能解決問題,必須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馬仿列表示,補貼退坡後,整個新能源市場出現消費升級、產品升級的趨勢,過去北汽新能源的產品結構是以中低端的產品為主,而在今年在前9月銷量依然突破10萬輛,這其中80%以上都是12萬以上車型。可以說補貼退坡以後影響*大的還是中低端產品。
原奇瑞研究院總工程師、縱目科技副總裁陳超卓所說:“汽車行業一定是周期性的,現在是行業裏大浪淘沙並購重組的好機會,等到春天來了,熬過來的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非常強。”?
本文轉載自見能源之新,內容均來自於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係午夜探花视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