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
“請您扔在有害垃圾箱!”
這個提示聲音來自一個垃圾箱,而垃圾箱的發明者是上海市高安路小學的三名小學生。在這種“城市智能語音垃圾箱”前,你隻要說一聲要扔的垃圾種類,對應的分類垃圾箱就會自動打開蓋子。
“垃圾分類很重要,AI(人工智能技術)現在應用很廣泛,午夜探花视频家裏在用智能音箱,受到它們的啟發,午夜探花视频就發明了城市智能語音垃圾箱。”高安路一小的小發明家說。
三名小學生的實用發明也受到了專業人士的首肯。2019年5月19日,上海市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節——上海市第十二屆青少年創新峰會暨2019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年會在上海科技館啟動,三人獲得了“明日科技之星”稱號。
楊雄裏院士(左二)、包起帆老師(右二)與現場青少年共話科創。
青少年科技節是上海科技節的重點活動之一,今年的青少年科技節峰會暨年會活動從5月開始將一直持續到10月,市區校三級聯動,全麵展示上海的青少年科創達人的各類創新成果。
上海的中小學生科創達人還真不少。比如虹口區曲陽路第四小學學生餘佩瑩看到周圍很多人使用共享單車,或者騎車健身,她想到了如果能將騎車時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既環保,還能提高健身車的行車安全性,豈不是兩全其美?
於是她發明了健身車體能轉電能應用裝置——將靠輪發電機上的摩擦輪緊貼自行車輪胎,通過自行車的外胎來帶動發電機工作,實現了將騎行過程中所消耗的體能轉化為電能。輸出的電能由穩壓器輸送到充電寶USB口進行充電,這些能量可以照明、電喇叭供電,還可以為手機充電。
來自黃浦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崔熙媛、祁銘瑞和張樂怡三位學生發現,行人路過便利店或其他有自動門的商店時,即使他不想進店,自動感應門也會打開,會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費。在科技老師的指導下,他們使用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和技術,設計出了能識別人的正麵臉和側麵臉的攝像頭,完成了《便利店自動門誤開問題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研究報告。
“如果人臉是正麵對著商店,門就會打開;如果是行人路過的側臉,門就不會打開。”經過現場測試,三位同學設計的攝像頭能夠在1米範圍內,人臉正麵識別的準確率達到90%以上。
上理工附小的黃雲博則發明了彈琴機器人,靈感源於在一次音樂會後,被美妙的旋律深深打動。於是,他萌生了用ev3和電機發明一款彈琴機器人的想法。在楊浦區少科站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他設計用電機控製曲柄搖杆機構,通過控製電機的正轉翻轉實現按不同的琴鍵。
許源同學的發明是汽車車牌防盜報警裝置,他的靈感源於某天自家車牌被人惡意翻折,卻因發現較晚無法找到肇事者。許源想起平時電動車會自動發出報警聲,於是,他和小夥伴嚐試通過貼在牌照背麵的彎曲傳感器,受到扭曲後,電阻阻值發生改變,產生模擬量,觸發蜂鳴器報警。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少年科技節已走過數十年曆程,以“萬眾創新——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目標,持續開展多形式、多維度、多領域的科創活動,聚合優秀後備人才,推送**教育資源,將青少年科創融匯在實際生活中,涵育青少年們“聰明的腦”與“溫暖的心”。
今年青少年科技節的市級主要活動包括:實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開展“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推進“館校合作——青少年科學探究活動”、加速青少年科技傳播行動,結合《少年愛迪生》節目及“垃圾分類”普及宣傳活動年等平台,提升青少年科創的社會關注度等。
在市級活動的引領下,上海全市16個區都舉行了青少年科技節,與區域優勢、校園文化、社區特點深度結合,實踐形式多樣,呈現青少年科學思維與核心素養的“量質齊飛”、“百花齊放”。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